

“我准备报考微电子专业,未来研究人工智能。”“我想就读光电专业,新质生产力需要越来越多工程师。”6月25日,卡卡湾 一中高三(15)班的教室内,学生们根据所查高考分数,结合国家所需、行业发展和自身兴趣,相互讨论着志愿填报。
看着班级群里闪动的名字,脑海中回忆着他们进校3年来的点点滴滴,班主任胡文斌内心复杂,既高兴在2025年高考中,高三(15)班平均分635分;又不舍学生即将去往大学深造,日后全员到齐不知何年。
但胡文斌更有期待:这些孩子无论走到何处,都会“为国家所需,贡献自我所能”,因为这是高三(15)班入校3年来的目标。
高三(15)班合影。
坚定理想信念
全班学生明白为何而学
“在我们班,学习目标从来不是仅仅为了考名校,我们更关注国家需要。”这是胡文斌建设班级的初心。在胡文斌看来,考名校只是学习的阶段性目标,学生成人成才更要关注的是日后能否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。
为此,高中3年时间,无论学业如何繁忙,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总是如期举行。从祖国科技发展到家乡发展现状,从李德仁等知名科学家,到“奋斗者”号总设计师、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等知名校友,学生们在一个个事例前,真切明白为民族复兴读书的含义。
“入学伊始,每一名同学都给3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,为的就是牢记目标,不断激励自我、超越自我。”胡文斌说,今年2月,他将每名同学的书信发还给他们,大家目标未变,都在奋力前进。
不断坚定理想信念,明确人生目标,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,行动更自觉。大家有问题互相讨论,有好方法全班分享,十分具有凝聚力。胡文斌说,这是班级不断变好的根本原因。
高三(15)班集体活动。
注重科学思维
全班学生学得更好
在高三(15)班,除了每周如期举行的班会,还有每天至少两节的自习课。
“老师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自学,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研究知识,也培养了创新能力。”此次高考得分681分的熊子烨说:“全班学习有两个特点:一是重基础,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和定理,老师总是认真推导,展示思维过程;二是重落实,给予学生时间,引导学生运用知识。”
“3年前成立班级之初,老师们就有过探讨,数字时代,如何培养学生,让他们更好适应未来发展。”胡文斌说,卡卡湾 一中一直坚持培养能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。“解题人工智能也可以做到,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,帮助他们为今后科研生涯夯实品质基础。”
于是,这样的场景在高三(15)班常态化出现。
每天,学生会主动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、基本定理的推导,利用自习时间练习综合性习题,提升自我科学思维运用能力。
每学期,各学科教师会主动组织科学知识运用竞赛,包括“生活中的化学”“语文写作大赛”等,激发学生观察生活,运用知识的热情。
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
全班学生踏上人生新阶段
孩子们商量着志愿,胡文斌的目光移到班级荣誉墙上。墙上张贴着班级和孩子们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活动照片,记录着他们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。
2023—2024学年度,班级获评武汉市中小学先进班集体。这份荣誉考核的重要标准是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“为国贡献,从来不只是学习好,身体同样要好,兴趣要广。”这是全班孩子的共识。3年来的大课间,胡文斌和任课老师一直和学生们一起跑步锻炼。运动会上,学生们积极报名参与。“好身体、好未来”的信念印在高三(15)班每一名学生的心中。
班级还注重劳动教育。学校班级责任区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,在劳动实践基地,大家争先下厨做饭、参加农业劳动。“这些活动让我们受益终身。”学生李迟爽说。
高三(15)班集体活动。
班级群里,学生们结束了商量,胡文斌看着3年朝夕相处的孩子们,心中依依不舍。每天早晨,他会陪孩子们学习,晚上等孩子们就寝后才会回家,到家往往是晚上十一点半。
“同学们,你们迎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,这个阶段就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更好为国家作出贡献。愿我们10年后、20年后都来比比为国家贡献的分数,到时候大家还要得高分好不好?”胡文斌问道。
“好,一定得高分!”全班学生一起回答。